李永智:遵循科学世界观方法论 扎实推进教育强国建设
《光明日报》
2025-04-02
王烽:教师要做人工智能时代的创变者
2025-04-01

摘要:AI大模型的普及必然推动教育范式变革,其核心变革方向包括从“标准化”到“个性化”的教育体系重构,从“知识传递”到“全人发展”的教育目标升级,从“封闭课堂”到“无边界学习”的教育生态进化,从“师生互动”到“人机协同”的教学模式转型。教师角色将真正回归教育的本质—唤醒灵魂、点燃思想、陪伴成长,教师职能将向更复杂、更具创造性的方向演进。数字素养成为教师的必备素养,使用AI的高阶能力成为教师的关键能力,如何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成为重塑教师专业价值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人工智能;AI大模型;DeepSeek;无边界学习;数字素养

王纾:高职人才培养促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逻辑、定位与路向
《职业技术教育》
2025-03-27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是支撑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客观需要,是服务产业发展和企业创新的必然要求,是供给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现实选择。从服务于国家创新体系效能提升的视角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定位应当是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企业创新需求、具备参与技术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破解高职人才培养在定位、布局和机制上存在的现实问题,高等职业教育应从三方面统筹综合改革和试点推进,助力国家创新体系效能提升:明确定位,强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创新属性;面向创新,深化高职院校教学关键要素改革;多元协同,优化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机制。

关键词:国家创新体系;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王纾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研究所
张家勇:打破唯分数论的综合评价招生新范式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025-03-25

摘要:哈佛大学现行本科生招生制度肇始于20世纪20年代,特别重视全人审查过程和学生群体多样化,充分体现了学校对追求卓越教育、促进生源多样性和扩大教育机会的承诺。哈佛大学设计了多方参与的招生体制机制,建立了全人审查的综合评价制度,开创了综合评价招生新范式,成为美国本科院校招生改革效仿的榜样。此外,哈佛大学专门为少数种族、体育特长生、校友子女、教职工子女、捐赠人子女等制定了优待政策,以便吸引高水平教职工,从校友或捐赠人获得预期利益提升哈佛社区的教育体验,增加学生群体多样化。我国应借鉴哈佛大学招生改革经验,重新定位全国统一高考的职能,全面提升顶尖高校招生考试能力,推广综合评价招生新范式,为大学招生考试提供更高质量服务。

关键词:哈佛大学;综合评价招生;全人审查过程

张家勇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研究所
于素梅:学生运动能力标准的旨趣与系统建构
2025-03-20

摘要:通过探讨学生运动能力标准的旨趣、系统建构及实践路径,提出学生运动能力标准的建立对解决学生体育学习成效不明、课程实施问题频发具有重要意义,能推动体育教学改革,检验学生运动水平,监测体育教育质量。该标准涵盖了基本与专项运动能力,注重指标体系和达标要求的完整性,定位了“教会”的本质属性。其实践路径包括基于能力水平准确设置学习目标、通过标准具体把握学业质量评价、依据标准完整呈现教育质量监测。

关键词:学生运动能力标准;指标体系;达标要求;分类实施;体育教学改革

于素梅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美育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张浩、胡姝、谭静: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职普融通、产教融合职业教育体系构建
《职业技术教育》
2025-03-18

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进一步聚焦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关键矛盾,提出了职业教育助力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问题与主要任务,是教育强国“六大基本特质”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要求。“职普关系”与“产教关系”是职业教育改革的两对主要关系,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诸多瓶颈问题都与其密切相关。职业教育改革应锚定两对关系,瞄准在融合融通中革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打造提升创新体系效能的硬链环,面向中国式现代化,在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关键词:教育强国;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张浩、胡姝、谭静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研究所
王敬杰: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论析
《职业技术教育》
2025-03-13

摘要: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是我国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有力支撑。在内涵特征方面,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是能够满足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需求的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具有自主性、融通性、高质性、完备性、实践性、现代性、国际性和可持续性等鲜明特征,遵循政策驱动、教育底层、技能积累、空间生产和实践创造五大逻辑;在属性要求方面,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秉持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和公共属性,具有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守教育性、坚持职业性和坚定技术性等本质要求。新时代我国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应坚守职业教育特质、遵循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技能积累规律;构建央地互动、区域联动、多元协同、更具韧性的发展机制;推动职普协调发展、相互融通、正向互促;在夯基固本上应坚持以产定教、以教促产、产教融合、校企同行;强化职业教育有组织科(教)研。

关键词: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职普融通;产教融合;高技能人才;教育强国

王敬杰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
马晓强:《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主要目标的内涵、特征和行动指引
《中国高等教育》
2025-03-11

摘要:《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从坚持党的领导、教育机会、教育过程、教育结果、教育改革、教育对外开放等方面确立了教育强国建设的目标。从目标特征上看,这些目标反映教育的“三大属性”,对应教育强国的“六大特质”,体现立足中国国情、面向世界水平,注重国家战略规划的衔接呼应。教育改革发展必须聚焦规划目标,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健全推进落实机制,切实把规划目标科学准确地转化为实际行动和建设成效。要将规划目标细化分解落地落实,因地制宜科学实施,与相关规划实施统筹协调,加强规划目标的过程监测和动态评估。

关键词:《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规划目标;教育强国;国家战略

马晓强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统计分析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