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聚焦于我国研究生课程改革课题,基于现实问题与对策探究两条主线,围绕研究生课程的八大关键问题,即“双一流”和“双创”背景下研究生课程如何建设,研究生课程为什么不受重视,研究生课程为何缺乏层次性,研究生课程为何常因人而设,研究生导师如何指导学生,如何保障研究生课程学习的质量,研究生课程如何应对“互联网”的挑战,21世纪如何进行研究生课程改革。扎根理论溯源、研究综述、实证调查三大途径,对研究生课程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呈现,以期对我国研究生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政策参考和实践指南。

数字教育的深化发展,是高质量发展和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引擎和创新动力。扎根中华大地,教育领域全方位探索数字教育,一系列生动鲜活、极具特色的实践在身边持续涌现。乘数字教育变革之东风,汇各方之力,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数字教育研究所、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面向国家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特殊教育教学成果奖有关获奖者以及代表性地区,征集数字教育创新实践案例,从全国范围遴选一批代表性案例,全方位展示中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成果,从区域整体推进、数字资源建设、课堂教学创新、育人模式探索、教育评价改革等多个维度,呈现中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生动实践,为数字教育深化发展引路。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讲话精神,总结提炼十年来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充分展示有代表性区域和学校的创新举措和办学成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传承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红色基因,发挥敢于担当历史重任的光荣传统,于2024年5月30日在民族小学举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六字’要求十周年暨中国教科院实验区工作座谈会”,并推出《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创新案例》。本书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以贯彻落实“十六字”要求为逻辑,以方法为导向,以案例为载体,集中体现十年来中小学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典型性、代表性实践创新举措。我们面向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11个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内的100多所学校,以及11个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学校,发出案例征集通知,短时间内便收集到上百篇案例。我们协同各实验区,遵照方向正确、做法生动、成效显著、推广性强四个基本原则,修改提炼完善案例,最终选择了40个优秀案例结集成书。希望本书能够引起全国教育系统对习近平总书记“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十六字要求的深入学习研讨,坚定全国中小学深入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自信与定力,助力“十六字”要求在每一个中小学校走深、走实、走细,固若磐石。

40年来,《教育研究》秉持办刊初心,紧扣时代脉搏,把握正确方向,突出专业特色,秉承科学精神,严守学术标准,发表了一大批高质量学术论文,成为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重要阵地、引领教育科学繁荣发展的学术高地、助推教育学者专业成长的共同园地,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进步做出了应有贡献。岁月忽如流,行年向不惑。《〈教育研究〉40年典藏》根据专家推荐意见,汇编40年来代表不同时期教育学术的风向标和制高点的重要文献,诚邀广大读者一同回顾、传承与创新。

This series is a collection of research findings on the highest levels of education in China. The articles in this series are from Educational Research, the top academic journal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research in China. It covers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high quality education system,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education,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and other fields, focusing on the hot and frontier issues of education in recent years, such as the developm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education, rural education teams and policies,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adolescent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al competition.

《19世纪末20世纪前期的教育(下)》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外国教育通史”最终研究成果《外国教育通史》(21卷本)中的第15卷。“外国教育通史”研究意在“以史为鉴”、“烛照未来”,旨在帮助广大读者形成历史的眼光与智慧,汲取历史上的经验得失,以资借鉴,进而服务我国的教育研究与发展,服务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全面推进,为我国进一步更好地了解和研讨全人类的伟大教育事业奠定深厚基础。全书写作坚持“论从史出”,沟通教育思想史与教育制度史、教育实践史,系统翔实地叙述并阐释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20世纪前期的苏联、德国、日本、印度、埃及、巴西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包括教育思想和理念,教育改革的性质、内容和重点,教育改革的法律和制度保障,以及教育改革取得成效。全书注重分析上述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与教育的社会性关联及其作用机制,诠释总结19世纪末20世纪前期的教育发展以解决近代以来形成的传统教育弊端,初步建立适应现代社会的现代教育为目标。改革原有的教育体制和结构,建立适应现代社会的现代教育是这一时期教育发展的主题。其中,20世纪前期的教育改革突出的特点是促进教育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使教育发展更具普及性、现实性、衔接性和法制性。

本书是一部集理论性、实践性和创新性于一体的职业教育课程混合教学设计著作。全书共分为七章,内容涵盖了职业教育混合教学改革的背景分析、研究现状综述、基本要素解析、现状问题梳理、教学设计模型构建、教学设计工具开发与应用研究以及疫情防控期间的混合教学模式探讨等多个方面。本书主要面向职业院校的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教育研究者。对于职业院校教师而言,本书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职业教育课程混合教学的理念和方法,为他们提供兼具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类型特色和数字时代混合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即时反馈”优势的混合教学设计模型、混合教学设计工具和混合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对于教学管理人员而言,本书可以为他们提供决策参考,推动学校混合教学改革和数字化转型。对于教育研究者而言,本书则可以作为他们开展职业教育混合教学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促进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和发展。

本书聚焦数学学科特性,结合学生学习规律与差异,系统阐述差异教学策略。书中针对数学学困生与学优生,结合新课、复习、习题等课型,论述了具体教学模式,对项目式学习、弹性作业、评价体系均有所论述,案例生动,源自实践。本书不仅是差异教学理论在数学学科领域的一次深化与拓展,更是对数学教育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促进每位学生全面发展的具体方法与策略的深入剖析。

跨学科融合教学设计是基于某一学科,在明确跨学科教学主题和背景的基础上,设计跨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问题链、教学任务活动、教学方法策略、教学过程、汇报与总结、评价与改进等一系列教学环节的教学设计活动。当今,人类正从学习型社会步入跨界型社会,学科通融性和社会问题复杂性凸显,分科教育渐显局限性。回归复杂多元的生活世界,开展跨学科融合教学,培养学生跨学科分析、解决社会复杂问题的能力,成为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开展跨学科融合教学设计研究,有助于推动中小学教师提高跨学科融合教学意识和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从而助力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创新和丰富跨学科融合教学设计理论,尤其是在跨学科融合教学设计各个环节上提供全面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引领;推动跨学科融合教学有关政策的改进和完善,助推跨学科融合教学的落地实施。

教育智库战略规划是教育智库自身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研制新时代教育智库战略规划,对于新时代教育智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有助于进一步深入剖析发展环境,在总结成绩的同时分析面临的挑战,明确所在“方位”和“坐标”。有助于明确战略总体目标,为教育智库建设指明发展方向。有助于厘清重要战略任务,提高自身认识,明确攻关战略规划的重大问题。有助于明晰改革思路举措,有利于决策者以长远眼光和战略性视角,看到种种不同的复杂联系,用发展的、辩证的思路和洞察力来审视未来教育改革的趋势,提高决策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有助于凝心聚力共谋发展,激励研究人员立足教育现代化建设,树牢大局意识,通过“共享领导”模式增强历史主动和使命担当。本研究以新时代教育智库战略规划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案例研究和比较研究等研究方法,从理论与实践、本土与域外、当下与未来等多个维度系统思考、深入探究新时代教育智库规划的诸多问题。

《教育法典基本理论问题研究》一书是国内第一本,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本关于教育法典的专著,目前受到教育法学领域高度关注。该书立足教育新定位,深刻体现国家对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更高追求,为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打下制度理论基础。本书从教育法典的编纂定位、文献综述、基本概念、立法原则、立法逻辑、立法路径、比较研究等视角展开研究,内容全面深刻,对编纂教育法典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本书力图在教育法典相关理论研究中提出创新观点、可行思路、基本理论,从而基本形成教育法典编纂的基本理论支持体系。

本书基于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目标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构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从历史积淀、未来需求、世界经验三个维度,研究我国高等教育的政策、实践探索及重点发展领域,充分体现高等教育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领作用。本书作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高教所对于高等教育理论发展的研究成果之一,统筹全国高校发展数据,从国家层面出发,对我国高校在教育理念改革方面具有一定的宏观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