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通史(第十五卷)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的教育(下)

时间:2025-02-24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浏览量:702 【 浏览字体:

内容简介:19世纪末20世纪前期的教育(下)》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外国教育通史”最终研究成果《外国教育通史》(21卷本)中的第15卷。“外国教育通史”研究意在“以史为鉴”、“烛照未来”,旨在帮助广大读者形成历史的眼光与智慧,汲取历史上的经验得失,以资借鉴,进而服务我国的教育研究与发展,服务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全面推进,为我国进一步更好地了解和研讨全人类的伟大教育事业奠定深厚基础。全书写作坚持“论从史出”,沟通教育思想史与教育制度史、教育实践史,系统翔实地叙述并阐释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20世纪前期的苏联、德国、日本、印度、埃及、巴西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包括教育思想和理念,教育改革的性质、内容和重点,教育改革的法律和制度保障,以及教育改革取得成效。全书注重分析上述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与教育的社会性关联及其作用机制,诠释总结19世纪末20世纪前期的教育发展以解决近代以来形成的传统教育弊端,初步建立适应现代社会的现代教育为目标。改革原有的教育体制和结构,建立适应现代社会的现代教育是这一时期教育发展的主题。其中,20世纪前期的教育改革突出的特点是促进教育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使教育发展更具普及性、现实性、衔接性和法制性。

 

作者:陈如平 姜晓燕 吴式颖

出版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目录

第一章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的教育
第一节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教育发展的社会背景
第二节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教育改革的主要特征
第三节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的初等教育
第四节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的中等教育
第五节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的职业教育
第六节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的高等教育
第七节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的教育体制
第八节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的教育思想
第二章 列宁的教育思想
第一节 论文化革命
第二节 论教育与政治的密切联系
第三节 论年青一代的教育
第四节 论教师和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管理
第三章 20世纪前期苏联的教育实践

第一节 20世纪前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社会背最
第二节 1917-1920年的教育改革
第三节 19211930年的教育改革与发展

第四节 19311941年的教育改革与发展
第五节 卫国战争时期的教育
第四章 20世纪前期苏联的教育思想
第一节 克鲁普斯卡娅的教育思想
第二节 卢那察尔斯基的教育思想
第三节 沙茨基的教育思想
第四节 布隆斯基的教育思想
第五节 苏联教育学科的初步形成
第五章 马卡连柯的教育活动与思想
第一节 生平、教育活动与著作
第二节 辩证的教育观和教育目的论
第三节 论集体主义教育
第四节 论劳动教育
第五节 论家庭教育
第六节 影响与评价
第六章 20世纪前期德国的教育与思想
第一节 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教育
第二节 社会教育学思潮
第三节 文化教育学思潮
第四节 人格教育思潮
第五节 艺术教育思潮
第七章 20世纪前期日本的教育与思想
第一节 日本大正时期新教育改革
第二节 日本新教育运动的“八大教育主张”

第三节 小原国芳的全人教育思想

第八章 20世纪前期印度的教育与思想
第一节 20世纪初印度民族教育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第二节 20世纪30年代后期基础教育运动的兴起
第三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教育的萎缩和发展设想
第四节 泰戈尔的教育思想
第五节 甘地的教育思想
第九章 埃及的教育
第一节 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的教育(18821922)
第二节 宪政时期的教育(19231952)
第十章 巴西的教育
第一节 殖民地时期的教育
第二节 帝国时期的教育
第三节 第一共和国时期的教育
第四节 瓦加斯执政时期的教育
结语
参考文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