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丰台实验学校 “乐学公园”项目开启校家社协同育人新征程

时间:2025-03-25 浏览量:106 【 浏览字体:

近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丰台实验学校于程庄南里小区公园举行了“乐学公园”生态景观设计项目启动仪式。作为2025年丰台区首批“乐学公园”试点学校,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丰台实验学校积极响应《北京花园城市专项规划(2023—2035年)》丰台区“乐学公园创建”教育创新工程要求,主动探索“自然教育+生态服务+文化体验”复合型教育空间的创新实践,努力为校家社协同育人模式开启新方式。

一、项目启动仪式欢乐温馨意义非凡

活动以“共绘‘乐学公园’,共享绿色家园”为主题。活动当日,现场气氛热烈非凡,特邀嘉宾、学校领导、师生代表、部分家长以及社区居民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五里店街道书记杨国强和丰台区教育委员会统宣科科长黎雪在致辞中强调,此次“乐学公园”项目是校家社协同共育的关键实践,对于推动学生跨学科主题学习、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在众人的热切期盼中,学校校长李同和大井村村民委员会书记崔贵福共同为“‘乐学公园’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揭牌,标志着项目正式拉开帷幕。李同校长随后详细介绍了项目的整体规划和目标。“乐学公园”生态景观设计项目将深度整合思政、科学、美术、劳动、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多学科知识,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全力打造学校“自然+”跨学科主题学习品牌。通过开展植物种植、生态观察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增强低碳环保意识,积极践行生态文明价值观。

学生代表马依依在发言表示,将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用双手为公园增添绿色,为社区贡献力量。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展现了新时代学生的担当与活力,也让人们对项目的未来充满信心。

启动仪式上,一个温馨且寓意深刻的环节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学校向每位学生代表赠送了小种子。这些小小的种子,承载着大大的希望,寓意着学生们将如同种子一般,在“乐学公园”这片充满生机的沃土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同时也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科学探究与生态文明的种子,激励着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探索、积极进取。

 

二、项目过程设计有序内容丰富

启动仪式结束后,各班学生有序参观公园,并认真完成公园地图的绘制。这一活动不仅让学生们对公园的地形地貌、植被分布等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还锻炼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后续的生态景观设计工作奠定了基础。

根据项目规划,“乐学公园”生态景观设计项目将分为启动、实施和展示三个阶段。在启动阶段,学校深入考察周边绿地,确定程庄南里小区公园为实践基地,并建立了“学校—五里店街道—大井村”的共建机制。同时,通过召开学生会、组织协商会等方式,广泛征集各方意见建议,形成共享共建公约,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实施阶段从2025年3月持续至12月,内容丰富且紧凑。3月,园林相关专家受邀举办园林设计讲座,为学生们传授专业知识和设计理念,拓宽学生视野。与此同时,成立由“街道—居民—学校”共同组成的招投标委员会,明确设计与实施的评审标准并对外发布。学生们以班级为单位,依据园林设计原则和评审标准,积极投入到公园生态景观设计中,并进行设计陈述与招投标活动。此后,依据招投标结果,项目进入紧张的实施阶段,学生们将在这一过程中亲身体验从设计到施工的全流程实践过程。

项目将在2025年10月迎来展示阶段,届时公园生态景观设计项目的成果将进行集中展示与评选。通过展示,不仅可以让学生们的努力和创意得到充分展现,还能为社区居民带来全新的生活景观。

在评价与成果展示方面,项目将采取过程性评价和成果展评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评价通过记录班级设计日志、劳动时长、社区反馈等,全面了解学生在项目中的表现和成长。成果展评则评选“最佳生态设计奖”“最具人气涂鸦奖”等多个奖项,并颁发社区认证证书,对学生的努力和创意给予充分肯定。此外,学校还通过学校公众号、社区公告栏等渠道展示项目成果,扩大项目的影响力,形成可持续的活动品牌。

三、校家社多主体全过程全环节协同参与

“乐学公园”项目的参与主体涵盖了学生、教师、家长和社区。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分组,全面负责设计、施工与维护工作,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教师发挥专业优势,进行联合指导,为学生提供知识和技术支持;家长积极参与施工协助、材料捐赠和安全监督等工作,成为项目顺利推进的重要力量;社区公园管理部门提供场地支持,社区志愿者也踊跃参与共建,共同为项目的成功贡献力量。各方紧密合作,形成育人合力。

在公园基础方面,程庄南里小区公园位于学校小学一部校区南侧500米范围内,总面积约3.2公顷,植被覆盖率达75%,拥有林地及开放草坪,为生物多样性观察与课程实践提供了理想的条件。基于此,项目组规划了景观区、休闲区、涂鸦墙区、雕塑区、实验区、共建区六大功能板块,每个功能区都独具特色且富有教育意义。

在景观区,学生们认领绿化带,设计小型生态园,种植本地花卉、蔬菜或药用植物等,并设置植物标识牌,方便大家了解植物知识。休闲区配备木质长椅、石桌棋盘、太阳能照明装置等便民设施,为居民提供舒适的休憩空间。涂鸦墙区以“绿色家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为主题定期更新,成为社区文化的打卡点,不仅美化了环境,还传播了正能量。雕塑区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循环利用”主题雕塑群,向人们传递可持续发展理念,让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实验区设计生态种植对比实验,打造户外实验室,支持跨学段、跨学科研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共建区则由学校师生与社区居民共同建设,充分体现了“立人”党建品牌,增进了学校与社区的合作联动

为确保项目顺利进行,学校建立了完善的家校社协作机制。家长工作坊邀请有园艺设计特长的家长参与方案指导,并鼓励家长共同参与公园生态景观设计项目,充分发挥家长的专业优势。社区资源支持方面,公园管理处提供工具、材料与安全培训,社区艺术家指导园林设计、涂鸦创作等,为项目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同时,邀请居民共建共享,建立社区与学校的常态沟通,让社区居民能够充分感受到项目带来的变化和好处,进一步增强社区对项目的支持和参与度。

四、项目推动贯通育人五育融合

“乐学公园”生态景观设计项目的开展,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和实践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们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在劳动中学习在协作中成长。他们在科学课上分析植物生长曲线,为生态种植提供科学依据;在美术课上设计生态艺术装置,为公园增添艺术氛围;在劳动课上化身“公园工程师”,参与施工招标,锻炼实践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模式,打破了传统学科界限,让学生们在综合实践中培养了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年级学生崔依诺对花草植物兴趣浓厚,拿到种子后,她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研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四年级学生刘久菠和同学们一起,跪趴石板路上,用直尺仔细丈量着树冠投影面积、土地高低差,绘制公园地图,积极为生态景观设计做准备。这些学生的积极参与,充分展现了“乐学公园”项目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激发的学习热情。

丰台实验学校发挥十二年一贯制办学优势,在“乐学公园”景观设计项目中构建“分段进阶、跨龄协作”的长链条育人体系。小初高学生在项目中实现知识衔接、能力递进与价值观贯通,共同参与项目的设计、实施和维护。这种跨学段协作的方式,不仅让高年级学生能够发挥榜样作用,帮助低年级学生成长,还促进了不同年龄段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责任感。

 

“乐学公园”项目为社区注入了教育活力,实现了教育资源与社区资源的有机融合。通过景观设计与公共设施改造,为社区提供了优质公共产品,提升了社区的环境品质和文化内涵。同时,项目的开展增强了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能力,让他们更加了解社区、关心社区,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奠定了基础。

五、项目保障机制分工明确安全有序

为保障项目的安全、有序开展,学校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安全预案方面,在施工阶段配备教师、家长安全员,严格把控材料的选择,使用无毒环保材料,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经费支持上,学校拨款提供基础材料费,同时鼓励班级发挥家委会作用,通过旧物改造、社区募捐等方式降低成本,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长效维护机制上,学校与社区签订协议,班级认领绿地的责任延续至毕业,由后续班级接替,确保公园景观能够长期保持良好状态。

 

在未来的日子里,“乐学公园”将成为学生们学习、实践和创新的乐园,也将成为家校社协同共育的典范。随着项目的逐步推进,公园将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城市中的一片绿色教育净土。我们相信,在学校、家庭、社区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丰台实验学校“乐学公园”生态景观设计项目将取得丰硕成果,为学生的成长、社区的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让我们共同期待金秋时节“乐学公园”的美丽蜕变,见证学生们在这片沃土上的成长与收获。

Baidu
map